生骨胶囊
北京鼓楼中医院原副院长王凤仪,1997年和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共同研制了,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药。生骨胶囊。1998年至2000年王凤仪教授在山
东开展股骨头坏死人群患病率调查期间,为提高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,再次对处方进行调整。200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药政法规定,在山东中医药大
学教学医院——淄博张店区中医院,对生骨胶囊改进制备工艺后,经申报,又获得了山东省级批准文号;鲁药制字Z0320030010药品质量更有保证,疗效
更可靠。目前经过10多年数千例病人的临床应用,取得了显著疗效,发表论文数篇。从疗效和价格评价,生骨胶囊更适合患者的需要。每月10瓶3个月为1疗程。
“生骨胶囊”主要成分、功能主治、生产单位、详见药瓶瓶签说明。
“生骨胶囊”口服,成人每日三次;最大量每次8粒、最小量每次6粒一日3次;常规量早上,中午各服6粒,晚上服7-8粒。儿童酌减。均在饭后20分钟服用,如感胃中不适可饭后紧随服药。
禁忌:服药期间禁吃绿豆,禁饮酒,孕妇忌服。不能吃含激素类的药物。
活血健骨片
北京鼓楼中医院骨科,马再山老中医1984年开始应用五代祖传秘方,马氏骨片1号,治疗股骨头坏死,经过数年临床观察,取得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显著疗效。
1986年获得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,2001年马氏骨片1号的科技成果,转让给了北京长城制药厂,被国家批准为准字号新药。改名为‘活血健骨片’目
前已在全国各地公开销售。每月10瓶三个月为一疗程。
从此马氏骨片1号北京鼓楼中医院不再生产,正式由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。
此药对儿童股骨头,软骨坏死,疗效极佳。
使用方法:详见药品说明书。
生骨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57 例初步观察
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是骨伤科疑难病之一。近年来,由于外伤、饮酒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原因,发病率日渐增高,目前西医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,但远期效果不理想。我们根据中医药理论,结合临床实践以骨碎补为君药研制的生骨胶囊,为纯天然中药制剂[1],由各种名贵药材组方,经过药理学、药效学、急慢性毒理实验,证明该药长期服用安全可靠,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7例,取得满意疗效,现报告如下。
1. 临床资料
1.1 资料来源357例均为1997年5月~1999年8月门诊和病房依次就诊病人。其中男216例,女141例,男女之比为1.53∶1。年龄25~73岁。
1.3 病髋分析左髋46例、右髋28例、双髋283例。
1.4 体征分布疼痛357例、功能受限342例、跛行342例。
2. 诊断标准
2.1 早期有跛行,髋膝酸痛,僵硬感,活动时痛,休息后好转。
2.2 髋部活动受限,最早为旋转受限,以后涉及屈曲、外展和内收,患肢肌肉萎缩。
2.3 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。
2.4 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。
3. 分期标准
一般根据X线表现分期,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分6期:
1期:整个股骨头稀疏斑状,密度增浓。
2期:界限期明显的梗死区。
3期:暗区稀疏变偏,新月征。
4期:股骨头变扁,不对称性增加。
5期:关节间隙变窄。
6期:退行变化更明显。
4. 中医辩证
4.1 筋脉瘀滞征
局部疼痛,活动受限,跛行,舌质偏红或有淤斑,苔薄黄,脉弦。
4.2 肝肾亏损证
局部疼痛,活动受限,跛行,腰膝酸软,肌肉萎细,舌质偏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5. 治疗方法
生骨胶囊6~8粒/次,1日3次,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,3个月为1个疗程,在服药期间不饮酒,禁食绿豆。尽量避开激素疗法。
6. 疗效观察
6.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
(1)显效疼痛消除,关节活动不受限。
(2)有效疼痛基本消除,关节活动轻度受限。
(3)无效疼痛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。
6.2 X线检查疗效判定标准
(1)痊愈X线示恢复正常。
(2)显效X线示有明显好转,基本接近正常。
(3)有效X线示有好转。
(4)无效X线示无改变。
6.3 治疗结果
本病为慢性病,通过治疗使死骨逐渐缩小直至消失,同时长出新生骨代替死骨,这个过程2~3年。通过治疗,修复过程越快越好。
根据X线疗效评定标准结合临床疗效标准综合判定,357例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中,痊愈15例、显效262例、有效53例、无效28例,总有效率92.16%。(见表1~3)
病因 | 例数 | 疗效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痊愈 | 显效 | 有效 | 无效 | ||
激素类 | 157 | 3 | 128 | 12 | 14 |
酒精类 | 128 | 5 | 82 | 29 | 12 |
外伤类 | 72 | 7 | 52 | 11 | 2 |
病髋 (例别) | 例数 | 疗效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痊愈 | 显效 | 有效 | 无效 | ||
左髋 | 46 | 6 | 28 | 7 | 5 |
右髋 | 28 | 3 | 10 | 12 | 3 |
双髋 | 283 | 6 | 224 | 33 | 20 |
疗程 | 例数 | 疗效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痊愈 | 显效 | 有效 | 无效 | ||
1 | 357 | 0 | 0 | 315 | 42 |
2 | 357 | 0 | 71 | 258 | 28 |
3 | 357 | 9 | 204 | 144 | 28 |
4 | 357 | 15 | 262 | 52 | 28 |
6.4 典型病例
例1:患者张××:男,47岁,1996年9月因患呼吸道感染、不明原因发热(体温40℃上下)应用地塞米松静滴2周、口服4周总量约1 800mg。1997年2月右侧髋关节开始疼痛,1个月后左侧也开始疼痛,行走后加重;继而下蹲困难伴有跛行,站立即痛,行走困难;一般活动即感疲乏无力、腰酸膝软,气温低时病情加重,曾在某医院治疗未见好转。1998年9月15日来我部治疗查体:病人扶拐行走,呈慢性病容。舌苔白,质暗无瘀斑,脉沉弱,腹股沟区压痛阳性,纵向叩击痛阳性,4字征阳性,右侧髋关节活动均受限,以外展、外旋为重,右侧髋关节功能活动总和190°。X线片显示:右侧股骨头塌陷变形。右侧头顶可见楔形大囊区,周围有散在小囊变区,其中骨小梁模糊消失。诊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Ⅲ期,病情分期为中。
生骨胶囊口服治疗,2周疼痛减轻,6个月后一般状态良好,疲乏无力、腰酸膝软遇冷加重基本消失,舌象、脉象正常。疼痛明显减轻,坐卧不痛,行走时时有疼痛。跛行好转,慢步不显,快步出现。右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到总和250°。X线片显示:右侧股骨头顶下囊变区内有明显新生骨填充,正常骨组织边缘新生骨明显增长。服药期间血尿便常规正常,无不良反应。
例3:邢××,男,42岁。病人来我部诊治时双髋部疼痛,活动时加重。腰痛腿软,无力,手足心热,烦燥,舌红苔少,脉沉细,跛行扶双拐,双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。X线诊断: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。病情X线表现5期。口服生骨胶囊,治疗1个月后,症状明显好转,6个月后一般状态好,10个月后无拐杖短距离可行走,15个月后弃拐,生活恢复正常。关节活动不受限,X线片显示,双侧股骨头顶囊变区新骨填充明显,正常骨组织边缘新生骨明显增长。
7. 体会
本病属中医“骨蚀”范 畴,祖国医学传统理论认为本病系因久病体虚,肝肾阴亏,肾主骨,骨生髓,肾精不足则骨萎髓空,肝虚则血少,血虚不能荣筋,肝肾不足,气血双亏则易于感受风 寒湿邪,或因外伤而致,外邪久留而深入,阻滞经络,塞热博结筋骨,致使气血凝结,肌蚀髓空,发为本病。因此,我们认为肝肾阴亏、风寒湿邪、经络还通、气血 凝结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。且四者互为因果,虽发病原因多种多样,共同的病理表现是股骨头缺血导致股骨头坏死。
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,治疗宜补肾生骨,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。生骨胶囊方中君药骨碎补性味苦温,入肝肾经,能补肾强骨,续伤止痛,《本求示真》称骨碎补“功专入肾补骨,且能入心破血,骨痛无不用此调治,使其肾补骨坚,破瘀生新而病除”。 穿山甲善于走窜,性专行散,能通经络而达病所,续断性味苦微湿,入肝肾经,是补肝骨、续筋骨、治跛打损伤之要药,与鹿茸合用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益精血、除痹 痛。配以血竭同用活血化瘀,通经止痛,祛瘀生新。佐以黄芪益气养血,加鸡内金和胃消导,以助运化。全方共奏补肾生骨,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之功效。临床使用 时,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,动静结合,辅以功能锻炼,如在床上做仰卧蹬空运动及各种关节的活动,这样可增加全身机能代谢,加速病情恢复[2]。
从临床病例观察看出,病程短,显效快;病程长,显效慢;配合功能锻炼的病情恢复快。治疗过程中饮酒者,病情恢复慢或无效;有一患者服用正常量,出现死骨 吸收过快,导致不能站立。所以对药品特敏感者,应降低用量。通过临床观察,患者服用生骨胶囊未发现不良反应,长期应用安全可靠。
作者简介:贾恩礼(1954-), 男,山东省莒县人,副主任药师。主要研究军队特需药品。电话:(0531)8956675(办)
参考文献:
〔1〕贾恩礼,王凤仪.生骨胶囊的制备及临床应用〔J〕.中国医药学报,1999,14(5):70~71.
〔2〕马在山.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〔M〕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4.
生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总结
近3年(2005.年4月至2008年4月)我院股骨头坏死专科门诊,使用‘生骨胶囊’保守治疗各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206例。其中治疗未满1年未列入观察范围的92例,中途自动停药未能连续治疗的78例。随机抽样,相对符合临床疗效总结对象的36例。
现将连续治疗满1年以上的36例,作如下临床疗效观察:
一 诊断标准
参考北京积水潭医院试行标准。
1 有使用激素药物或大量饮酒史,外伤史;
2 逐渐或突然出现髋关节疼痛,疼痛部位以髋部和腹股沟区为常见,伴有大腿内侧,膝关节隐痛,刺痛,行走时疼痛加重,后期出现跛行;
3 体检:4字试验阳性,托马氏征阳性,晚期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,甚至肌肉萎缩;
4 有医学影像学证实,如:X 线平片、CT、MRI、ECT等检查确诊。
X线分期标准
1期主要特征:股骨头外形基本正常,头全部或部分区域骨密度增高,有囊样或带状骨小梁吸收区;
2期主要特征:股骨头骨密度不均匀,有单发或多发囊变破坏,股骨头内可明显出现不规则的吸收带;
3期主要特征:股骨头塌陷,蘑菇状变形或关节软骨下壳状骨折片,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变化。常见的骨性关节炎有:股骨头蘑菇状变形、关节间隙变窄、扁平髋、盂唇增生、骨唇增生、髋臼底骨质增生。
二 临床疗效评定准
参考《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》疗效评定标准,与国家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第三辑颁布的标准,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而拟定。疗程为连续治疗满1年者进行观察。
1 优 疼痛基本消失,活动功能基本正常,X线死骨完全吸收,新骨生长良好;
2 良 疼痛大部消失,活动功能明显改善,X线死骨大部吸收,新骨明显增多;
3 中 疼痛减轻,X线死骨有所吸收,活动功能有改善,新骨开始生长;
4 差 疼痛始终不减轻,活动功能没有改善,X线无改变或塌陷变形明显;
三 疗效总结
例数 | 优(痊愈) | 良(有效) | 中(有效) | 差(无效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共36 | 10 | 18 | 6 | 2 |
% | 27.77 | 50 | 16.6 | 5.55 |
注1: 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,如病情轻重、治疗时机、疗程、股骨头坏死类型等等,因此,以上疗效总结,主要观察药物的安全可靠性,其疗效评定与方法,难以统一,仅供参考。
注2:其中不良反应3例,总结见四
四 不良反应总结
近三年使用‘生骨胶囊’治疗206例股骨头坏死,未发现明显毒付作用,临床只发现个别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,及时进行适当处理即缓解,现具体分析如下:
例1 胃中不适 :如患者序号05号,专科病历号619号,杨洪玲,女,41岁,住址淄博桓台县唐山镇,05年3月21日首诊,诊断:激素性双侧股骨头坏死2期右重左轻。当服药10个月时,自觉胃中不适,食欲不振,自动停药。处理:减量1/3每次服4粒,日服3次,饭后紧随服药,症状缓解。分析:方中大量活血药长期服用,对于素体脾胃虚弱的患者,会产生胃中不适感,用上述处理方法得到解决,不必更改处方。
例2 腹泻:如患者序号 36 号,专科病历号769号,赵德华 男,67岁,住址淄博淄川矿务局,07年4月18日首诊,诊断:酒精中毒性双侧股骨头坏死左3期,右1期。当服药3个月时发生轻度腹泻,但无腹痛,未作处理,服药4个月时腹泻加重。处理:加服助消化药,多酶片每次3片1日两次,1个月后07年11月20日复诊时追访腹泻好转。分析:方中主药当归用量较大,有温中润肠作用,对于个别素体患者产生腹泻,是可能的。适当用助消化药调节即可缓解,不必更方。
例3周身发热:患者序号32 号,专科病历740号,张素玲。女,57岁,住址淄博桓台县邢家镇宋家村,07年3月20日首诊,诊断:激素性双股骨头坏死2期,当服药后几1周,自我感觉周身发热,但试表体温不高。处理:适当减量每次4粒,1日3次,再次复诊周身发热明显减轻。分析:方中鹿茸、桂枝等温阳通脉药,服后有些患者都感觉身微热,手脚不发凉了,疼痛减轻了,对于个别阴虚体弱患者,出现上述症状,属于正常,一般不必处理,发热显著者可适当减量即可缓解,不必更方。
淄博市张店中医院制剂室 2008年4月20日